用大歷史的眼光去看人類的貨幣歷史
一個社會支付和儲存的方式會不斷的轉變,在歷史上,人類最早廣泛使用的貨幣是貝殼,因為貝殼輕、小、用貝殼互相支付的效率,會勝過使用谷物或獵物實體交易。
但后來,人們開始使用貴金屬取代貝殼當貨幣了,優(yōu)點顯而易見:貴金屬更加稀有,不像貝殼,一個大浪上來,可能突然增加一堆。貴金屬也更加容易標準化,不像貝殼,有大有小,形式各樣,需要復雜的換算;貴金屬也更加容易保存,貴金屬傳給孫子當遺產絕對沒問題,不像貝殼,用久了還是會碎掉、壞掉。
因此,貴金屬顯然是更「優(yōu)于」貝殼的一種貨幣形式。所以人們就慢慢從使用貝殼,「轉移」到使用貴金屬。貴金屬在「本質」上更優(yōu)于貝殼,經歷世世代代的爭執(zhí)和磨擦,貝殼最后在貨幣界完全消失了,人們后來使用的是貴金屬。
那么,在這過程中,獲利的是誰呢?
第一個獲利的,當然是最先發(fā)現貴金屬的人,第二個獲利的,則是使用貝殼去買那些貴金屬的人。
因為貴金屬在當時不值錢,人們的爺爺、或是爺爺的爺爺,都是使用貝殼當貨幣,貝殼才能換一切的東西,而貴金屬不能換任何東西。
后來貨幣又由貴金屬變成鈔票,再到現在的虛擬貨幣。所以這波虛擬貨幣的獲利,本質是「貨幣形式的轉移」,價值由鈔票轉到虛擬貨幣上面了。本質上,世界上所有貨幣的總價值不變,只在各種形式之間「轉移」,而這幾年,轉移到了虛擬貨幣上。而世界上貨幣的總價值等于實用物品總價值,因此不可能期待虛擬貨幣能無限制上漲。
因此,當虛擬貨幣達到它最終的價值時,幣市的獲利一定低于股市。因為股市背后的工廠和企業(yè),是價值的創(chuàng)造者,而虛擬貨幣,只是價值的儲存者。但當虛擬貨幣「尚未」達到它的最終價值時,這時先于眾人持有的人,貨利可能非??捎^。這些人就是用貝殼買貴金屬的人。
筆者:麥天(Michael Tian)
XE虛擬貨幣交易所
教育培訓分析師
出生于1982年,在22歲本科畢業(yè)后,從事金融行業(yè)15年
-擁有金融專業(yè)培訓講師經驗,組織團隊于培訓團隊文化,
-現任美國特許財務分析師CFA資格。
畢業(yè)學歷:
-美國耶魯大學衍生性金融商品管理碩士
-新加坡新加坡管理大學金融管理碩士
-臺灣公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學士
個人經歷:
-臺灣證券及期貨分析師資格
-香港、新加坡證券及期貨投資人員資格
-新加坡華僑銀行自營部交易員
-臺灣花旗銀行投資咨詢顧問
-香港交通銀行投資咨詢顧問
-量化交易系統(tǒng)聯(lián)合創(chuàng)辦人
-現任XE交易所亞太區(qū)首席金融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