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搶跑”紓解家長教育焦慮
河北省嚴格小學一年級零起點教學
日前,河北省教育廳印發(fā)《小學一年級零起點教學工作十項規(guī)定》,明確語文要從基本的拼音字母、漢字基本筆畫和常用偏旁部首開始教學;英語從字母教學開始……通知一出,引發(fā)熱議。這“十項規(guī)定”能不能紓解家長“輸在起跑線上”的焦慮,為孩子們減輕不必要的學習負擔呢?
為家長和孩子減壓
今年秋季開學初,一項對石家莊4所幼兒園的調查發(fā)現(xiàn),相當一部分幼兒園大班學生轉場到了學前班,提前學習小學內容。
本次調查數據顯示,根據中班情況,大班的應上人數和實際人數差距顯著,分別為:應上76人、實際24人;應上158人、實際120人;應上220人、實際100人;應上74人、實際37人。
據了解,公辦幼兒園在去小學化教學方面做得比較好,但孩子流失比較多。一些民辦或企業(yè)辦幼兒園則會在幼兒園大班加入學前班內容,相對來說流失比例不大。
“升入一年級后,不少孩子已先學了知識,如果遇到缺乏耐心教學的小學教師,‘幼小銜接’脫節(jié)問題就會凸顯出來,因此不少家長都主動要求在大班適當教些小學知識。”石家莊市裕華區(qū)一私立幼兒園負責人張曉月坦言,超前教學也是無奈之舉。
張曉月介紹,由于很多孩子學前“搶跑”,導致一年級新生入學時起點不齊,小學一年級教師只能根據班級里大部分學生的情況開展教學,以至于給家長一個錯誤信號:新生入學前一定要有相應的學習基礎。
記者在調查中也發(fā)現(xiàn),如何順利通過小學入學考試、給教師留下好印象,往往被很多家長視為當務之急。于是,家長們絞盡腦汁給孩子“打提前量”,進一步造成了學前教育的惡性循環(huán)。
要化解家長的“焦慮癥”,除了要讓家長提醒自己“花兒不開,不要硬掰”之外,還需要教育部門加大監(jiān)管力度,將一年級零起點教學納入開學初學校工作教育督導重點,特別是要突出檢查拼音教學是否有足夠時間。
此外,石家莊市長征街小學校長杜忠誠分析,現(xiàn)代社會飛速發(fā)展,生活在這樣大背景下的家長生怕孩子落后,這就需要相關部門加大工作力度,在社會營造正確的人才觀,告訴大家“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從而給家長和孩子減壓。
學校需練好內功
石家莊小學教師劉敏介紹,本學期她去城郊小學輪崗,學生們幾乎都是零起點。習慣了學生“超前學習”的劉敏遇到了不小的挑戰(zhàn)。“以前課堂上,我還沒講完學生們就脫口而出,現(xiàn)在講一遍,學生們有時都沒有反應;由于學生們識字很少,基本是我讀一遍題目,再解釋一遍,學生才會做。”
在杜忠誠看來,零起點教學對教師安排教學和課堂上組織學習的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困難在于,學生個體的差異,有的學生上小學前已經熟練掌握了一年級內容,有的學生則是從零開始。如果掌握不好難度和進度,不能實施精準、精確教學,很容易造成一部分學生吃不飽,一部分學生學不了。
相關專家認為,要想讓零起點教學更接地氣,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一線教師的執(zhí)行力,一線教師得重視培養(yǎng)孩子們的習慣。
對于零起點教學,是否就代表什么都不用準備呢?對此,有關專家表示,“零起點”不能與“零準備”簡單劃等號。學前教育階段,應該讓孩子學會語言表達,掌握與年齡相匹配的基本生活能力,學習一些生活的規(guī)則和規(guī)矩,并通過接觸社會和自然,獲得更多的感性體驗。(記者馬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