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探保健品“坑老”現象
“溫情”陷阱 曹 一作(新華社發(fā))
“阿姨您來啦,可把我盼得喲,快請進!”“大爺您今天咋就自己來啦,阿姨沒來也沒關系,她那份禮品我一直備著呢!”……
5月17日早上6點,在接待者的熱情招呼聲中,老人們面帶笑容,拎著袋子、挎著籃子,進入位于山東省威海市環(huán)翠區(qū)一個三層建筑。不到半個小時,就有上百名老人來到這里。而當記者隨同老人準備進入時,眼尖的接待人員將記者一把揪出,剛剛還熱情洋溢的臉上隨即布滿了警惕:“這個活動是專為老年人打造的,年輕人不能參加!”
記者通過對保健品騙局受害者、保健品銷售者、監(jiān)管者以及相關專家學者的深入采訪,基本弄清了有關保健品“坑老”騙局的幾個問題。
一探:危害有多大?
節(jié)衣縮食地買各種保健品,把多年積蓄的20多萬花得一干二凈
“要不是因為這些亂七八糟的玩意兒,我母親也不至于去得那么早……”時至今日,母親的溘然長逝,仍是市民苗先生心中揮之不去的痛。在苗先生看來,家中堆積如山的保健品,是導致母親早早離世的重要原因之一。
2014年3月的一天,苗先生的母親參加了某企業(yè)舉辦的“健康講座”,便開始熱衷購買保健品。“保健品價格特別高,幾盒膠囊低則數百元,高則數千元。”苗先生說,她母親是退休工人,每月退休工資也就3000多元,經濟并不寬裕,可老太太就跟著了魔似的,日常開銷越來越省,可花在保健品上的錢越來越多。“3年時間,我母親節(jié)衣縮食地買各種保健品,把多年積蓄的20多萬花得一干二凈。”
“如果只是花了錢,哪怕圖個老人樂呵,那我也認了??赡切┪寤ò碎T的保健品,我母親吃了根本沒有任何效果。自打她沾上保健品之后,有病不去看醫(yī)生,正經的藥也不吃,覺得只要吃了這些保健品就一切都好了。”原來,苗先生的母親血壓高、心臟不好,以前一直吃著藥。她迷信保健品功效后開始諱疾忌醫(yī),身子每況愈下,無奈之下苗先生曾偷偷將保健品扔了,并勸她積極配合治療。
“扔了保健品,就像要了她的命根子。”苗先生說,自此之后,母子關系開始出現裂痕。母親甚至責怪兒子“我買保健品又沒花你的錢,你不給我買就算了,你怎么那么不孝順!”直到2017年7月苗先生的母親突發(fā)心梗去世,保健品一直是母子二人心中未曾解開的結。
無論是讀者來信的反映,還是生活中的見聞,保健品“坑老”的案例越來越多。李阿姨與苗先生的母親有相似的經歷。2017年8月,李阿姨參與類似的“健康講座”而深陷保健品騙局,不到半年時間就花費了2萬元購買各種保健品。“他們宣傳的可好了,說這些保健品以前都是屬于特供的,現在倡導普惠民間,才得以流入市場。”李阿姨說,可是吃了兩個療程,病情不但沒有任何好轉,反而惡化了。
李阿姨越想越覺得不對勁,要求退貨。“銷售人員說退貨得找客服,客服說這事他定不了,得經理簽字,經理說退貨由銷售人員負責,總之就是對我各種‘踢皮球’。”李阿姨說,要求退貨幾次之后,最終那個銷售點人去樓空,銷售者也杳無音訊。至此李阿姨才徹底明白,原來她上當了。
二探:套路有多深?
銷售人員揭露玄機,這個行當認老年人當“干爹干媽”比較普遍,噓寒問暖、日常關懷只是基本操作
保健品到底有著怎樣的“魔力”,竟讓眾多“歷經滄桑、閱歷豐富”的老年人頻頻上當?
“真的不能怪老年人太‘單純’,保健品銷售‘套路’太深。”曾從事過數年保健品銷售的小輝(化名),以親身經歷向記者揭秘保健品銷售的層層“玄機”。
“保健品銷售的具體種類模式很多,但萬變不離其宗,大體上有‘四大套路’為支撐。”小輝介紹,分別是:“免費贈禮”作餌、“健康專場”洗腦、“專家義診”推銷、“親情營銷”維系。
“免費贈禮”作餌是保健品銷售“連環(huán)計”的開端。不少保健品銷售會利用老年人愛節(jié)約的特點,用雞蛋、掛面等價格低廉的“免費禮物”吸引老年人,為老年人組織活動,以此搜集他們的信息,建立初步信任關系。“健康專場”洗腦則是抓住老年人體弱多病、關注健康的“痛點”,通過講座、會議等形式組織專場活動,美其名曰是為老年人宣講健康知識、普及養(yǎng)生理念等,實際上最終目標是推銷保健品。
在此基礎上,老年人往往已被激起了較高程度的購買欲。此時保健品銷售還會趁熱打鐵——邀請一些“權威專家”“資深醫(yī)生”免費為老人體檢、診療,其實這些“專家”大多數是花錢雇來的“托兒”。“‘義診’之前,銷售人員早已掌握了老人們的健康狀況并提前告訴了‘專家’,所以老人們都會震驚于‘專家’的精準診斷,進而對‘專家’所說的話深信不疑。”小輝說,“專家”義診都會惡意夸大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并見縫插針、夸大宣傳保健品的功效作用,銷售人員則從旁不間斷地“敲邊鼓”,適時說幾句“真準、真是神醫(yī)”等話語。經“專家”與銷售人員的“雙簧”表演,老人十有八九會慷慨解囊。
如果說“免費贈禮”“健康專場”“專家義診”是讓保健品銷售快速見效的“三把火”,那么“親情營銷”就是貫穿始終的“文火”。在小輝看來,“親情營銷”牌打得怎么樣,更大程度上決定了保健品客源的廣度和黏性。“我們接受的培訓理念是——要讓老人成為衣食父母,就要比他們子女還要孝順。”小輝說,在這個行當認老年人當“干爹干媽”比較普遍,噓寒問暖、日常關懷只是基本操作,有的組織還會培訓員工學習按摩、足療等技藝,隔三差五上門為老人按摩、洗腳,有的甚至天天去老人家中,無償地照顧老人……
“誰的‘孝道’盡得更貼心、細致,與‘爹媽’的‘親情’更穩(wěn)固,誰就能獲得更多更長遠的銷售收益。”小輝說。
三探:打擊難在哪?
虛假宣傳取證執(zhí)法難,“九龍治水”監(jiān)管效率低
保健品“坑老”問題由來已久,相關部門也在查處打擊,可為什么這類騙局屢打不絕呢?
“那些缺乏資質、假冒偽劣的生產銷售行為,相關部門依法打擊的依據更清晰、方向更明確、難度相對較小。事實上,保健品騙局中的更多問題由虛假宣傳引發(fā),而這恰恰是認定和打擊的難點。”在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磥?,相關職能部門在具體執(zhí)法過程中,往往面臨著取證難導致執(zhí)法難的問題,很多銷售人員把“功效”惡意夸大為“療效”,甚至把保健品當藥品推銷,他們通過“會銷”模式,或與老年人點對點溝通,往往以口頭方式進行宣傳,很少留下在法律上有力的證據,讓監(jiān)管部門難以有效執(zhí)法。
對此,一位基層公安民警有同感:他們在小區(qū)支一張桌子,擺幾把椅子,拿幾張宣傳單,放幾件保健品,就可構成一個簡易“會銷”點。由于這類“會銷”點數量龐大,且場所流動性強,靠執(zhí)法部門挨個查處效率低、難度大。
“反正只要通過宣傳營銷確保價高量大,一樣利潤不菲,沒必要制假售假、鋌而走險。”小輝說,保健品市場中利潤高達幾十倍甚至上百倍,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他曾銷售過一款資質齊備的蜂膠保健品,拿貨錢僅100元左右,卻以數千元甚至上萬元的價格賣給老年人。據小輝介紹,為避免被查處打擊,現在大多數商家尋求更安全的策略——與其生產銷售那些可能“謀財害命”的假冒偽劣保健品,不如涉足那些“吃不出毛病,但吃了也沒用”的保健品。
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大多數保健品生產銷售企業(yè)的營業(yè)執(zhí)照、保健食品生產企業(yè)GMP審查合格證明、稅務登記證等法律資質齊備。雖然一些老年人認為保健品公司存在售價虛高、沒有功效、退換貨難等問題,但要維權卻難上加難。
中國政法大學醫(yī)藥法律與倫理研究中心主任劉鑫表示,食藥監(jiān)管理部門主要依法審核商家的《食品流通許可證》等相關資質,如果相關資質合法齊備,保健品的廣告證明等涉及虛假宣傳的事項,由市場監(jiān)督管理部門負責。但保健品廣告發(fā)布前不需食品衛(wèi)生部門審查,廣告發(fā)布后保健品抽驗又由食藥監(jiān)管部門執(zhí)行,處理投訴歸消費者協會,涉嫌詐騙等犯罪行為由公安機關處理,冒牌“醫(yī)生”“專家”的非法診療行為由衛(wèi)生部門監(jiān)管……
“相較于保健品銷售中相互配合、彼此協作的‘套路組合拳’,各職能部門對保健品‘九龍治水’式的監(jiān)管,存在銜接不暢、難以形成合力的問題,致使監(jiān)管效率較低。”劉鑫認為。
四探:防范靠什么?
說到底,子女和家庭的關愛才是老人更需要的“保健品”
究其根源,保健品“坑老”騙局是由多種因素共同導致,需謀求形成合力。
劉俊海教授提醒,老年人自身應對自己的身體狀況充分了解,樹立對保健品的科學認識,理性選擇保健品,通過正規(guī)途徑購買,認準國家批準的保健食品“小藍帽”標志,不要選擇流動的未注冊公司的產品。
威海市公安局環(huán)翠分局城里派出所民警趙云博與保健品銷售打了多年交道,在他看來,治理保健品騙局,預防和打擊同樣重要。為此,城里派出所聯合社區(qū)、轄區(qū)企業(yè)、公益組織等各類機構和人員,在轄區(qū)專為老年人群體定期開辦“平安大講堂”,以PPT、視頻、當事人現身說法等方式,提升老年人的防騙意識。
“我們專門針對保健品的宣傳套路,量身定做了一系列‘反制’措施。”趙云博介紹,例如銷售者刻意混淆保健品和藥品的關系,我們就給老人強調保健品是食品;銷售者用免費贈禮吸引老人,我們也動員企業(yè)贊助、公益組織募捐,同樣為來聽課的老人提供免費禮品。
有些老人未必不知道保健品銷售是沖著錢來的,也未必不知道保健品并不是藥品,但他們還是愿意花這冤枉錢買份“陪伴”、買份“孝道”。
一些保健品企業(yè)瞄準老年人缺乏子女關愛、對人戒備心理差的軟肋,精心設置“親情陷阱”。毫無疑問,這種行為應當譴責,但同時也帶來警醒:如果不是一些子女的關愛意識淡薄,再高明的“跪地營銷”和“親情洗腦”也不至于乘虛而入。說到底,子女和家庭的關愛才是老人更需要的“保健品”。子女也不妨多學習借鑒保健品銷售者善于分析老人精神和心理、嘗試打開老人心扉、貼心陪伴老人的一些做法。
“治理保健品市場亂象,不僅需要相關各部門各司其職、守土有責,還有賴于彼此間更好地進行監(jiān)管銜接、守望相助,需建立綜合執(zhí)法機制,才能提升打擊力度。”受訪的兩位專家表示,各相關部門可考慮建立聯合信用平臺,對涉及侵犯老年人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單位和個人,實施信息共享和聯合懲戒。(記者 倪 弋 陳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