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
2月6日,土耳其發(fā)生兩次7.8級地震,造成嚴重人員傷亡。
地震發(fā)生后,來自世界各地的救援力量迅速進入土耳其。中國藍天救援隊作為一支專業(yè)化的民間救援組織,迅速響應,共派出3批次近300名隊員趕赴地震災區(qū),其中就有來自河北的12名隊員,河北藍天救援隊隊長李斌也在其中。
(資料圖片)
土耳其地震災區(qū)的狀況如何?藍天救援隊如何在異國他鄉(xiāng)開展救援工作?河北隊員在此次救援中有著怎樣的經(jīng)歷?
2月19日,李斌隨所在的藍天救援隊第三梯隊返回祖國,記者對他進行了采訪。
李斌(左二)和救援隊隊員們在土耳其地震救援現(xiàn)場。
“帶著設備連夜進入救援現(xiàn)場”
2月12日,李斌帶領中國藍天救援隊第三梯隊從廣州出發(fā),飛赴土耳其,一路輾轉(zhuǎn),當?shù)貢r間當天下午到達土耳其卡赫拉曼馬拉什市,簡單休整后,連夜開展救援。
記者:您是怎么決定去土耳其參加救援的?
李斌:我2月6日得知土耳其發(fā)生強烈地震的消息時,腦子里第一個想法就是要去參加救援。畢竟這些年來,自己系統(tǒng)學習過地震救援知識和技能,也有海外救災的經(jīng)歷,既然具備這個能力,就應該應用到實踐中去,盡自己所能幫助土耳其受災的民眾。
中國藍天救援隊2月8日發(fā)布通知,在全國召集隊員,組建了第一梯隊,計劃9日出發(fā)。我本來是要參加第一梯隊,但是不巧護照過期了,于是趕緊著手處理護照問題,走了綠色通道,10日下午拿到護照,向總部報備以后,立即趕往廣州和最后一批救援隊也就是第三梯隊會合,一起飛往土耳其。
記者:您還擔任了第三梯隊的領隊。
李斌:是。這么多年,我參加過多次地震救援培訓,也擔任過很多次現(xiàn)場救援指揮,積累了一些經(jīng)驗和技能,而且作為河北藍天救援隊的隊長,有一定的隊伍管理經(jīng)驗。
記者:這次畢竟是去國外參加救援,對當?shù)厍闆r不熟悉,提前做了哪些準備?
李斌:主要是救援裝備和生活物資上的準備,總共有1000多公斤。包括全套的地震救援裝備,含剪切、擴張、頂撐、破拆的裝備,還有生命探測設備,以及后勤補給裝備,比如凈水機、發(fā)電機等等。
生活物資上,我們出發(fā)前了解到地震災區(qū)物資供應很緊張,于是在國內(nèi)緊急采購了一些食品和生活必需品。出發(fā)那天,廣州機場的方便面等方便食品基本上被我們第三梯隊掃空了。
記者:什么時候到達土耳其?又是怎樣輾轉(zhuǎn)去的地震災區(qū)?
李斌:12日中午(以下涉及時間均為土耳其當?shù)貢r間),第三梯隊到了伊斯坦布爾。在機場,當?shù)貞辈块T設置有聯(lián)絡點,他們會根據(jù)救援隊伍到達情況和災區(qū)需求,把救援隊派駐到各地。我們的隊伍被派到了卡赫拉曼馬拉什省卡赫拉曼馬拉什市,這是位于土耳其中南部的一個省會城市,受災情況比較嚴重。
我們沒有出機場,直接轉(zhuǎn)機飛到卡赫拉曼馬拉什市,下午5點左右到達。到了以后,先在當?shù)嘏R時設置的應急指揮中心報備,然后由他們給我們分配工作區(qū)塊。他們還協(xié)調(diào)了一些車輛,送我們到營地,隊員們把行李安頓下來,作了簡單休整后,帶著設備連夜進入救援現(xiàn)場,一直工作到第二天早上8點多。
藍天救援隊的第二梯隊先我們一步到達,也被派駐到了卡赫拉曼馬拉什市,兩支隊伍在這里完成會合,共同開展救援任務。兩支隊伍中,有包括我在內(nèi)的5名河北隊員,我們分別來自滄州、唐山、秦皇島、廊坊和石家莊。
記者:開展救援的過程中,如何與當?shù)孛癖姾驼疁贤??語言不通問題怎么解決?
李斌:到達伊斯坦布爾以后,當?shù)氐娜A商會幫我們協(xié)調(diào)了6個翻譯,全程跟隨。6個翻譯都是這次地震救災的志愿者,其中有兩個華人,一個來自河南,一個來自新疆,他們都曾在土耳其上學,后來留在伊斯坦布爾工作。
救援現(xiàn)場,與當?shù)卣块T溝通,每次進入現(xiàn)場和撤離現(xiàn)場,涉及到車輛協(xié)調(diào),都是由這幾位翻譯完成。當?shù)厝顺苏f本地語言,很多人也會說英語,我們隊里有一個隊友,英文不錯,有些事情也由他跟當?shù)厝私涣鳌?/p>
記者:災區(qū)的具體情況怎么樣?
李斌:滿目瘡痍,慘不忍睹。這座城市建在山區(qū),有幾十萬人口,建筑從半山腰綿延到山腳下,雖然沒有山體塌方,但大部分樓房都成了廢墟,坍塌是粉碎性的,一座座倒塌的建筑成了一個個鋼筋水泥的土堆,一個土堆下邊可能被埋壓的就有二三十人。沒有倒塌的建筑受損也非常嚴重,不能再住人了。
當?shù)卣趶V場和體育場設置了臨時安置點,很多志愿者在為災民和救援人員服務,一些民眾也盡自己所能參與到救援中。也有很多災民沒有去安置點,他們留在自己家坍塌的樓房旁邊,從廢墟中扯出一把椅子或者沙發(fā),再找一個鐵桶,點著木柴生上火,然后整夜整夜地坐在那里守著——他們的親人埋在廢墟里,生死未卜,他們期盼著救援趕緊到來,期盼著自己的家人能被救出來。
記者:2018年您曾赴老撾?yún)⒓訚尉仍?,與那次相比,這次地震救援有什么不同?
李斌:老撾那次是一場水災,水災現(xiàn)場跟這次看到的地震現(xiàn)場還是不一樣,地震對人的視覺和心理的沖擊更大,你明明知道被困者就在樓里邊,很多時候卻無能為力,對我來說,這次的心情更加沉重。
“既然來了,就要竭盡全力去救援”
李斌(左一)與隊友張焱在土耳其地震災區(qū)營地的帳篷里討論作業(yè)方案。圖片由李斌提供
進入救援現(xiàn)場的當天夜里,第三梯隊的隊員們發(fā)現(xiàn)了幸存者,經(jīng)過十幾個小時的接力挖掘,成功救出1名幸存者,此時距離地震發(fā)生已經(jīng)過了170多個小時。
記者:進入現(xiàn)場以后,救援工作如何展開?
李斌:先對現(xiàn)場進行勘測和安全評估,拿出一個預案,即如果發(fā)生余震或者其他可能的危險后,如何安全撤離。
接下來進行分組,一般一個組8個隊員,包括3個作業(yè)員、2個安全員、1個記錄員、1個圖片信息采集員、1個指揮員。小組內(nèi)部每隔兩三個小時會進行崗位輪換,讓作業(yè)員簡單休整,當然這要求每個小組成員必須對不同工作崗位都熟悉。夜晚情況比較復雜,會增加每個小組以及相應崗位的人數(shù)。
小組進場后,首先用雷達生命探測儀對現(xiàn)場探測,看看有沒有幸存者,如果有,立即著手救援,如果沒有,再一步步清理廢墟。這些程序都是藍天救援隊日常訓練時定下的。
記者: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和營救出幸存者?
李斌:12日我們進入作業(yè)點以后,24點左右,用雷達生命探測儀發(fā)現(xiàn)了熱源。人有生命體征的時候,會有熱源反射,也就是說這片廢墟下可能有幸存者,隊員們感到很振奮,立即開始挖掘。
到了13日早上8點,掘進了兩三米的距離,仍然沒有發(fā)現(xiàn)幸存者。這時到了交接班的時間,我跟接班的隊員交代了一下,要繼續(xù)挖下去,既然有熱源,一定要找到一個結果。
隊員們接力拼命干,到了下午,挖了有七八米的深度,終于發(fā)現(xiàn)了幸存者,是一個成年女性,蜷縮在一個樓板倒塌后形成的斜側(cè)支撐空間內(nèi),救出來的時候人還有呼吸。此時距離地震已經(jīng)過了170多個小時,她能活下來是一個奇跡。
與這位女士一起被發(fā)現(xiàn)的還有一個孩子,他們應該是一對母子,但是孩子不幸遇難。對這樣的結果,大家感到既欣慰又遺憾。
記者:從地震現(xiàn)場的照片可以看到,建筑倒塌損毀嚴重,這是不是意味著開展救援的難度很大?
李斌:這次地震的破壞性很大,當?shù)厥転某潭冗h遠超出我們的預期,建筑被震得支離破碎,我們帶去的大型裝備根本派不上用場?,F(xiàn)場作業(yè)時,只能先用挖掘機一點一點地扒開廢墟,一旦發(fā)現(xiàn)有生命跡象,再用手動破拆工具挖掘。很多時候,由于擔心廢墟下有生存空間,使用救援工具作業(yè)力量太大會導致生存空間塌陷,只能徒手將破碎的混凝土石塊一點點搬開。
救援剛才提到的那位幸存者時,我們就是擔心大舉挖掘會破壞生存空間,所以只能十分小心地一點一點掘進。
記者:隊員們工作強度怎么樣?能得到有效休整嗎?
李斌:基本上都是連軸轉(zhuǎn),每天睡覺的時間只有兩三個小時。一到現(xiàn)場,大家都是在不知疲倦地高強度工作。隊員們說,既然來了,就要竭盡全力去救援。這是所有人的共識。
吃飯基本是泡面和其他方便食品,住的是帳篷,一個帳篷住十到二十個人,大家在瓦礫叢生的地上鋪上紙殼,再鋪上地墊,席地而睡。我都是衣不解帶,直接鉆到睡袋里。當?shù)赝砩蠚鉁睾艿?,僅有的兩三個小時睡眠時間,還要抵御寒冷侵襲,經(jīng)常會被凍醒。
記者:您作為隊長,是不是還要負責一些額外的工作?您今年53歲了吧,高強度的工作,身體吃得消嗎?
李斌:我在救援現(xiàn)場負責總指揮。除此之外,還負責營地的日常管理、人員的協(xié)調(diào)統(tǒng)籌,再就是跟當?shù)貞辈块T對接。
我身體狀況還可以,平常一直堅持體能訓練。其實,人在那種高度緊張的狀態(tài),不太容易感到疲憊,反倒是救援結束,一放松下來,疲憊感就來了,從土耳其回來的飛機上,9個多小時,我一直在睡覺。
記者:你們的救援行動持續(xù)了多長時間?
李斌:第三梯隊的救援持續(xù)了三天三夜。2月15日晚上,聯(lián)合國的行動基地和當?shù)貞辈块T的行動基地撤離,標志著人員搜救工作結束,災區(qū)進入賑災重建階段。
人員搜救工作結束后,我們返回伊斯坦布爾。返程前,我們把隨身攜帶的帳篷、睡袋、防潮墊、毯子,還有一些衣物、個人用品,也都捐給了當?shù)氐臑拿瘛?/p>
記者:當?shù)孛癖娫趺纯创{天救援隊的救援行動?
李斌:剛到這座城市的時候,當?shù)孛癖妼ξ覀兊哪芰蛻B(tài)度并非完全認同。在我們連夜作業(yè)了一晚上后,第二天一早,翻譯過來跟我們說,土耳其老百姓對你們評價很高,他們說“中國人真能干”。
在救援現(xiàn)場,常常有當?shù)孛癖娮哌^來給我們送面包、點心和當?shù)氐囊环N紅茶。在回營地的路上,很多人見到我們都會豎起大拇指,“CHINA!CHINA!”我們能感覺到他們對這支來自中國的救援隊伍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激之情,通過他們的手勢、眼神還有面部表情,我們都能感覺到。
回國前,在伊斯坦布爾機場,很多土耳其人會對我們豎起大拇指或者微笑,有的還會用中文說“謝謝”。我們從進機場,一直到登機口,經(jīng)過的地方大家都會起立,為我們鼓掌。
“代表河北出去,不能給河北丟人”
結束救援后,中國藍天救援隊第三梯隊從地震災區(qū)返回伊斯坦布爾,進行簡單休整。圖為李斌在伊斯坦布爾的臨時住所前。 圖片由李斌提供
2月19日,李斌帶領第二、第三梯隊的4名河北藍天救援隊隊員抵達廣州機場。加上第一梯隊中已返回的7名隊員,至此,河北藍天救援隊12名隊員全部安全回到祖國。
記者:此次救援行動,有跟來自其他國家的救援隊接觸嗎?
李斌:我們駐扎的卡赫拉曼馬拉什的營地,有十幾支超千人的救援隊伍,分別來自新加坡、日本、墨西哥等國家。在救援中,各支隊伍分散在不同場地,跟他們實際的接觸不多。但大家都是為了同一個目標,都想代表自己的國家或者組織,給災區(qū)人民提供一些幫助。
路上或者機場遇見其他救援隊的話,我們之間也會有互動,雖然語言不通,但我們之間有個默契,就是交換臂章,這是對對方最好的贊許。在伊斯坦布爾機場,我們跟土耳其和墨西哥的救援隊以及土耳其警察,都交換了臂章。
記者:您對這次土耳其地震救援行動有怎樣的感受?
李斌:災難面前,大家無論什么種族、國籍、文化背景,能夠團結在一起,互相幫助,共同渡過難關,這一點很讓人動容。我們作為來自中國的社會力量參與到國際救援中,代表的是中國的形象,希望用我們的行動,讓其他國家的人們更多地了解我們中國的人道主義精神,大家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
另一個強烈的感受是,我們的國家真的強大了,我們的救援隊有能力走出國門,到世界各地參與救援。在國內(nèi),政府有關部門對這次行動給予了大力支持,為我們出行提供了很大便利。在土耳其,得到了華商會和中國志愿者的幫助,沒有他們,我們的行動會很艱難。我們結束救援返回伊斯坦布爾后,一家中國企業(yè)駐當?shù)貦C構為我們提供住宿和餐飲,還為我們準備了一頓火鍋,真是太幸福了。
記者:怎么評價救援隊在這次土耳其地震救援中的表現(xiàn)?
李斌:第三梯隊在三天三夜時間里,完成了12個點位的挖掘,救出1名幸存者,清理出37具遺體。我們的三個梯隊,一共救出8名幸存者,挖掘轉(zhuǎn)移出的遺體有130多具,考慮到救援時間已過了“黃金72小時”,這個效率還是比較高的。
我們的隊員在救援中不怕苦、不怕累。地震過去這么多天,很多遇難者的遺體都有些腐爛了,救援現(xiàn)場到處都是尸體腐化的味道,隊員們還是毫不猶豫地用手去捧,把遺體裝到尸袋里。有的遇難者的遺體已經(jīng)殘破不全了,大家用手一點一點地挖出來,這些事情,很讓人感動。
記者:在第二梯隊和第三梯隊中,包括您在內(nèi),有5名河北隊員,河北的隊員表現(xiàn)如何?
李斌:實事求是地說,咱們河北的隊員都是精兵強將,都特別能干。這跟平時的專業(yè)知識積累以及嚴格的體能訓練是分不開的,也跟平時對大家的要求嚴格有關。我們這些人代表河北出去,不能給河北丟人。
另外,燕趙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這一點確實如此,我作為河北藍天救援隊的隊長,能感覺到河北人身上有一種俠義、豪邁的氣質(zhì),有這種情懷在,自然能在救援中沖鋒在前。
記者:我們的隊員日常如何學習和訓練,以保持專業(yè)性?
李斌:訓練包括體能訓練、隊列訓練,定期舉行。理論知識學習,包括地震救援、水域救援、高空救援的知識,也是定期舉行。還會進行模擬演練。每個隊伍除了有自己的教官,也會請一些老師,比如紅十字會、醫(yī)學專科學校的老師,講授急救、醫(yī)學救護方面的理論和技能。
這次參加地震救援的隊員,必須要有國家地震救援訓練基地的培訓證書,需要有基本的知識儲備才能去現(xiàn)場。
記者:大家此前親身經(jīng)歷過地震救援嗎?
李斌:包括我在內(nèi),很多隊員是第一次見到地震現(xiàn)場。通過這次地震救援行動,我們對地震災害有了更直觀的認知,畢竟理論和實際是有差距的。我們會對這次救援作一個總結,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不斷提高這支隊伍的專業(yè)性,儲備好力量,將來再遇到相關災害的時候,保證能夠沖得上去,頂?shù)米。咝У貐⑴c到救援中去,解救更多的人。
未來我們計劃在河北組建各個救援領域的專業(yè)隊伍。目前已經(jīng)在著手建立地震救援、水域救援、繩索救援這三個領域?qū)I(yè)隊伍。
“因為你們是我的朋友”
記者采訪幾位從土耳其地震災區(qū)回來的救援隊員,問及他們第一眼見到災區(qū)場景時的反應,所有人的回答幾乎一致:震驚,繼而悲痛。
此次赴土耳其災區(qū)的12名河北藍天救援隊成員中,唐山人張焱是隊中僅有的兩位女性之一,也是12人中年齡最大的一位,今年54歲。
作為唐山人,張焱對地震有特殊的記憶。1976年唐山大地震時,張焱在讀小學,她至今仍記得地震帶來的驚恐感和無助感。所以當她在新聞中看到土耳其連續(xù)發(fā)生兩次強烈地震時,對土耳其人民經(jīng)受的災難感同身受。
張焱說,在土耳其,一想到自己的家鄉(xiāng)也曾經(jīng)歷過這樣的災難,頓時一股傷痛感涌上心頭。
經(jīng)歷過地震的張焱知道,這時候災區(qū)的人們最需要幫助,唐山人知道這種幫助的分量。況且自己經(jīng)過多年培訓和實地救援實踐,積累了一些經(jīng)驗,有能力為災區(qū)人民提供幫助。于是她說服家人,千里迢迢趕到土耳其。
本次參與救援的王璽是12名河北隊員中年齡最小的,29歲,前年曾參加過河南水災的救援。
王璽說自己去土耳其的理由很簡單:災難面前,都是不幸者,有一分力盡一分力,向世界展示中國青年一代的擔當。
他們跨越國界傳遞的愛,在土耳其得到了回應。
在張焱工作的救援點,一天,一位當?shù)貗D女送來水和面包。通過翻譯,這位婦女表達了這樣的意思:我的親人們在地震中遇難了,但我要感謝你們的到來,給我?guī)砹藴嘏土α浚胰f分感謝。我能為你們做的只有這些了,請你們一定要收下。
2月9日,當王璽所在的救援隊到達土耳其馬拉蒂亞時,他們得知,地震發(fā)生后,中國藍天救援隊是第一支進入這里的國際救援力量。救援工作開展后,當?shù)孛癖妼χ袊木仍M織非常認可,只要看到穿藍衣服的隊員從面前經(jīng)過,都會點頭致意,還有很多人主動送水和食品給救援隊員們。
最讓王璽印象深刻的是一位當?shù)氐哪贻p人。在王璽他們執(zhí)行救援任務的地點,這個小伙子連續(xù)幾天陪在旁邊,還四處尋找吃的東西,不斷為救援隊員們送來面包、茶水、粥。在救援現(xiàn)場能夠吃到熱餐屬實不易,這些食物對隊員們來說很珍貴。一次,看到隊員們吃不慣當?shù)氐氖澄?,小伙子從口袋里掏出不知道從哪里弄來的兩個肉罐頭,遞給王璽他們。
馬拉蒂亞到了晚上非常冷,氣溫常常降到零下10℃,晚上,隊員們要連夜作戰(zhàn),這位土耳其小伙子就守在一旁,為隊員們生火取暖,一連幾天沒有休息,直到第四天夜里才累得在火堆旁睡了過去。
在救援隊離開的時候,隊員們通過翻譯跟小伙子交流。被問到以后想不想去中國看一看時,他說:“我一定會去的,因為你們是我的朋友。”(河北日報記者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