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號鳥是什么動物?
寒號鳥學名復齒鼯鼠,也叫橙足鼯鼠、黃足鼯鼠、飛貓等,是嚙齒類動物。前后肢之間生有寬大多毛的飛膜,耳基部有長而軟的顯著毛叢。體型中等,長約30-34厘米,重約300-400克。
復齒鼯鼠是我國特有物種,主要分布于河北、吉林、山西、湖北、四川、云南、貴州等地。多棲息于山地柏樹林區(qū),常在陡峭的石洞、石縫、樹洞等處營造巢穴。以側柏、油松的樹葉、皮、籽仁及山桃、杏的核仁為主要食物,也采食其他植物的葉、皮和果實。復齒鼯鼠性情孤僻,喜安靜,白天隱匿巢內睡覺,夜晚出來覓食,以清晨和黃昏時活動頻繁。
寒號鳥的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寒號鳥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是“要認真對待生活,不能得過且過,更不能懶惰,否則后果不堪設想”,《寒號鳥》是人教版語文書二年級上冊(2017秋季修訂版)新選入的課文。
《寒號鳥》是一則廣為流傳的民間故事,根據(jù)元末明初文學家陶宗儀撰寫的《南村輟耕錄》中的片段改寫。寒號鳥是一種嚙齒類動物,學名叫“復齒鼯鼠”。白天呆在巢內,黃昏或夜間外出活動,可由高處向低處滑翔。因其生性怕寒冷,日夜不停號叫,而俗稱“寒號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