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1歲的山西人王金文已經(jīng)記不清楚自己跑了一百多少場馬拉松了。不過他可以確定的是,2007年之后,他跑馬拉松就再也沒穿過鞋。
在剛剛結(jié)束的鄭開國際馬拉松賽上,王金文依舊如此。作為連續(xù)十三年參賽的主辦方特邀參賽者,和周圍眾多穿著昂貴跑鞋、壓縮襪、護膝、護目鏡、導(dǎo)汗帶、運動手環(huán)等裝備齊全的參賽選手相比,王金文的參賽裝備顯得“極簡”:一雙勞動手套、舊短袖、短褲、一雙襪子。
在春日的陽光中,王金文的身體顯得格外結(jié)實。如果不是臉上的皺紋和黝黑的皮膚,很難相信他出生在1948年。
“現(xiàn)在路面還有一點涼,在襪子里墊了一個塑料袋。”王金文說,“待會跑起來都會脫掉。”
赤足跑馬拉松并非前無古人。1960年,羅馬奧運會上,埃塞俄比亞運動員阿貝貝·比基拉臨時替補出場,沒有準備跑鞋的他,像兒時一樣,赤足完成了馬拉松全程,并且以2小時15分16秒的成績獲得冠軍,成為第一個在奧運會奪冠的非洲黑人選手。4年后,他在東京奧運會上再次奪冠,他的經(jīng)歷至今仍激勵著長跑選手們。
王金文并非是因為有兒時赤足訓(xùn)練的經(jīng)歷,才選擇赤足跑馬拉松的。2007年,他去哈爾濱參加比賽,訓(xùn)練時,他發(fā)現(xiàn)自己因為鞋不合腳,腳被磨起了泡,并且長時間跑步,還造成雙腳大拇趾變形。于是他干脆把鞋扔了,赤腳開始跑。
“感覺有點涼,但總體不錯。”王金文說,其實他也是循序漸進地先穿著襪子跑,到后來脫掉襪子,光著腳跑。堅持了三四個月,腳底就起了繭,他跑起來反而更加舒適。
王金文初次接觸馬拉松,是在2002年的北京。之后,在上海、廈門、海口、揚州、福州、鄭州、廣州等地,但凡聽說有馬拉松,他都報名參加。2010年,他的馬拉松參賽次數(shù)達到巔峰,平均兩個月要進行3場比賽。近兩年,他減少了參賽的頻率,上次參賽,已經(jīng)是去年十月份了。
和他的參賽裝備一樣,王金文的出行風格也格外簡單。他說,每次外出比賽,他都是坐硬座,到了目的地,就選每天幾十元的小旅館住。除了飲食要保證足夠的營養(yǎng)外,中學(xué)教師退休的王金文并沒有其他的開銷。
“十幾年了我都沒有感冒過,家里面基本不備藥。”王金文說,“條件艱苦,都練出來了。”
王金文說,自己目前的馬拉松全程最好成績是2小時59分左右。今天,他并不在狀態(tài),最終成績?yōu)?小時20分左右。(記者劉高陽)
關(guān)鍵詞: 鄭開馬拉松